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大范围的应用的,用以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按照不同的方式,可大致分为不同的品类。我国调味品种类非常之多,根据《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共有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鱼露、耗油等17种品类。按照成份分类,可大致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是指仅含一种主要原材料的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则通常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调味品按照特殊的比例调配制成。
调味片种类众多,产业链复杂。上游按照调味料种类的不同原材料区别较大,最重要的包含豆类、蔬菜、肉类、五谷、白糖和盐等多种原材料。中游则是多种调味品的制造与生产,最重要的包含酱油、食醋、蚝油、料酒、各类调味酱和味精等,各类制造企业众多,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居多。就下游而言我国调味品行业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餐饮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业,近年来,调味品下游需求三足鼎立,保持旺盛增长。
根据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八成仍存在通过商超渠道购买调味品,根本原因是调味品的种类众多,目前国内消费者并没有养成预先囤货的习惯,多数情况是用完之后才会去购买新的,此时最好的方式是商超或便利店就近购买。而普通电商配送时间都在一天以上,不足以满足时效需求,随着国内电商持续发展,生鲜电商崛起,可满足实时配送的及时性需求,预计国内线上渠道占比将持续提高。
调味品的销售终端是餐饮业、家庭厨房和食品加工三个方面。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餐饮业态的诞生,调味品在餐饮业中销售的比例慢慢的升高,超过了整个调味品产业的50%,包括品牌调味品和餐饮定制调味品两种类型的产品,后者成为了餐饮业需求最为旺盛的产品之一。
就调味品产业产量而言,受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影响,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百强企业统计数据,2014-2020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食品总产量达到1627.1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13.87%。
就调味品市场规模而言,随着我们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长,人类对于“口腹之欲”的支出逐步增长,导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迅速增加,2019年我国调味品怕市场规模达3345亿元,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调味品行业逆势上升,市场规模达近些年来最高值,3950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8.1%。
基础调味品经过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培育,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使用习惯。我国调味品子行业可细分酱油醋类、汤类调味剂、辣椒酱、蚝油、湿/亨调味品、腌制品以及其他,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零售额中酱油醋类占比高达62.6%,汤类调味剂和辣椒酱(以老干妈为主)分别占比6.9%和5.9%左右。
国内调味品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主要由于子行业众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20年海天、雀巢、李锦记、老干妈、美味鲜CR5为19.5%,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国内调味品百强企业收入为1,134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不到30%。随着渠道不断精细化、产品细分化,大型零头企业通过全国性的广告宣传、全渠道经营销售的策略及开始多元化经营后,行业集中度仍将不断提高。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形成了以海天味业为首的一超多强的竞争局面,行业集中度近几年有所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集中度仍具有提升空间。根据Euromonitor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的CR5为19.50%,日本和美国的CR5分别为24.90%与34.20%。在行业一直在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未来有望进一步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靠拢。
我国调味品有向高端化发展的新趋势。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调研显示,调味品下游消费中餐饮渠道占比较大,2019年前餐饮行业收入始终稳定增长,2020年因疫情影响收入下降,餐饮行业的扩容拉动了调味品的消费增长。同时,由于疫情原因,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更看重调味品的天然健康标准,伴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群体扩大,居民消费升级,调味品品质需求明显提升,推动了调味品价格提升,调味品呈现高端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标日本,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较少,仅为10.7kg每年,具备较强发展潜力。
同时,调味品结构一直在升级,目前调味品子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复合调味料处于导入期,料酒、酱油处于快速成长期,鸡精、食盐处于成熟期,味精处于行业衰退期,调味品行业实现品类迭代,酱油、料酒逐步替代味精等份额,同时调味品子行业产品升级,我国酱油由老抽、生抽向高鲜酱油发展,零添加酱油、有机酱油市场占有率同时提高。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