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冬日的暖阳里,沿着丁香镇石泉村阡陌小路缓缓而行,远远地看见炊烟袅袅,飘来阵阵香气,我们寻香而至,来到一家装修别致的老房子,只见灶台旁一位上身穿花棉袄小伙正在烧制红烧肉,浓郁的酱香味和肉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闻到这个老酱味,仿佛就闻到了年味。
小伙名叫李世鑫,来自江苏连云港,是名厨师,对调味品有所研究。他说:“红烧肉口感不仅取决于肉的食材,更关键还是这一口诱人的老酱,会让你回味无穷。”
古人说:“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酱,是中国美食风味的引子。发酵制作的酱,更是中国人独有的口味,酱在中国人的饮食中,既是菜,又是调味品。
早在2022年,丁香镇引进了安徽省老酱园食品有限公司,李世鑫作为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了石泉村,指导工人用传统技艺生产原晒蚕豆酱、黄豆酱、风味豆豉、甜面酱等。李世鑫说:“石台是中国生态硒都,生态环境优良,很适合生产老酱。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也有做酱的传统。再加上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所以很快就投产了。”
只有做大做强,传统手艺才能不失传。在厂房场地选址和用工上,石泉村给予企业悉心服务。石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长江说:“我们盘活了闲置学校校舍,以每年2万元的优惠租金租赁给企业。同时,通过入户宣传,让周边村民知晓,来厂里上班。”目前,在生产旺季时,已经解决了1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今年52岁的陈春风,就是其中一位,她一直留守在家里,照顾着年迈的公公,自从村里引进了做酱的企业,她生活也发生变化。她说:“只要有事,我都来做,从家到厂里也就几步路的路程,不仅能照顾老人,一个月还能增加2600元的收入,挺好的。”
从一颗颗黄豆到一口口老酱,它不仅是舌尖的口味,更是时间的口味,经过自然发酵、晾晒等工序,需要6到7个月的日晒夜露,吸取天地日月之精华酿造而成。
春节临近了,也是老酱销售旺季,除了线下销往石台、青阳等周边土菜馆,该公司还通过网上直播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年夜饭餐桌上的必备,用它烹饪各种美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随着时间的变迁,制酱的工艺从传统走向机械化、智能化,酱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唐长江说:“如今,村里已经将原来的茶厂租赁给企业,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在发扬传统技能的同时走向规模化生产,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让更多村民能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留下这份乡愁。”(图片:江雪飞 王慧 解文 记者:江雪飞)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