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关于食品安全的报导引发市民重视。近来,读者陈先生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反映,在中心市区圣茂路邻近某小区的储藏间,藏身一处“黑作坊”。该作坊加工卤味,卫生条件极差。对此,记者暗访发现,加工卤味时,操作者未佩带口罩,汗水直接滴入锅中。令人作呕的是,现场苍蝇嗡嗡作响,食物直接堆放在垃圾桶边。据悉,该作坊加工后的卤味供应多个卤料店。
一间缺乏10平方米的储藏间,放上案板,架起煤炉灶,增加冰箱,就成了一个卤味“黑作坊”。近来,记者接到头绪前往暗访,抵达该作坊时,卤好的卤味放在储藏间外的地板上,不少苍蝇围着转,尽管电扇开着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它们驱赶开。卤味旁就放着垃圾桶,卫生条件堪忧。
进入储藏间,里边光线暗淡,热气直冒。记者发现,卤好的卤味放在案板上,凤爪、牛肉、大肠等卤菜品种齐全,毫无隐瞒地暴露在空气中,苍蝇飞来飞去,屋内满地是污水,锅炉边的墙壁上也布满黑油。
其间,一名中年妇女正在炒田螺,她熟练地将调味和着田螺不断地翻炒。因为天热空间小,煤炉又不断发出热气,该妇女汗流浃背。她不停地用手抹汗,可仍是有汗水滴进锅里。不仅如此,记者看出,该妇女既没穿工作服,也未戴口罩,操作时更没有一点消毒办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