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标准的分类,味精产品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普通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其中加盐味精是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精制盐的均匀混合物;增鲜味精则是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增鲜剂,其鲜味度应超过混合前的谷氨酸钠。
味精行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已先后经历了多次行业整合,同时国家对新增产能的投放要求很严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凭借原料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拥有较强的话语权,行业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味精主要看价格趋势,而价格持续上涨需要多方达成共识,目前来看难度较大。味精业务同比基本稳定,中长期继续看好行业整合趋势,味精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整合,行业格局已经稳定。
2010-2016年,我国味精行业工业总产值呈波动型发展的新趋势,2012年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一下子就下降17.99%,2013年又开始回升,全年总产值达到423.1亿元,同比增长8.81%。2016年,我国味精行业工业总产值达488.26亿元,同比增长2.39%。
与行业总产值类似,2010-2016年,出售的收益也呈波动型,2012年下降9.31%,2013年有所回升,2014年再次下降,2015-2016年逐步回升。2016年,我国味精行业全年出售的收益为499.36亿元,同比增长12.54%。从行业的产销率情况去看,2011-2016年,我国味精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9%以上,表明我国味精行业的产销衔接情况较好。
目前味精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已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景气底部恢复,公司盈利向上弹性大。考虑到味精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趋势仍然处在上升状态,据此测算,未来五年增长率或在2%左右,增幅不大,到2022年,我国味精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59亿元左右。
上半年玉米等原料价格单边下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明显降低,豆粕价格低位反弹拉动赖氨酸和苏氨酸用量的增长,氨基酸需求转好,另外受到人民币贬值及竞争企业停产影响,国内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度的增加。整体看来,赖氨酸行业产能依然充足,苏氨酸供给今年显著增加,会对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压制。苏氨酸及高档氨基酸产品快速放量,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未来高档氨基酸将成为公司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氨基酸市场始终处于上升通道。据美国GIA市场调查公司发表的一篇报告:2014年全球氨基酸市场,各种氨基酸产品营销售卖数量合计658.20万吨,2015年这一数字增至719万吨,2016年接近800万吨。过去几年,世界氨基酸市场复合增长率为5.6%,预计到2022年总销售量将达1105万吨,届时总销售额将达惊人的354亿美元或更高。
为何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不温不火的氨基酸市场会出现如此大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一是众多购买的人对氨基酸的重要保健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推动了氨基酸在强化食品、功能食品(饮料)、运动饮料和各种保健食品中的大量应用。
真正推动世界氨基酸市场持续增长的另一主要的因素是,世界各国,主要还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对肉类和禽肉类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推动全球饲养业快速地发展。为缩短牲畜(家禽)的存栏时间,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成为最有效的手段。
上世纪50年代,氨基酸产品基本通过蛋白质水解法生产。如世界上第一只投入商业化生产的氨基酸产品味精即为日本研究人员将面筋(即“谷脘”,它是小麦提取的植物蛋白)加入盐酸水解后再经提取精制所得,早期的蛋氨酸系从鸡蛋蛋黄中分离所得。而人发、猪毛经酸水解后可得到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此法一直沿用至今。动物来源氨基酸的最大缺点是产量低及不易纯化等,不足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
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科研人员率先发明利用价格低的淀粉为起始原料,加入工业微生物,经大型发酵罐发酵后,提取氨基酸的新工艺,大幅度的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产品营销售卖价格,为氨基酸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现在除少数几种氨基酸品种,如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等,绝大多数氨基酸产品均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由于发酵罐的吨位比较大,仅单罐氨基酸的产量就十分可观。氨基酸产业已变成全球上上涨的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世界氨基酸产业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新动向是,一些非主流氨基酸产品新崛起,即不包括在22种氨基酸产品名单里的氨基酸产品,包括瓜氨酸、肌酸、牛磺酸、肌醇和L-卡尼丁(即“左旋肉碱”)。有些品种并非真正的氨基酸,只是因具备类氨基酸作用,而被市场分析师作为氨基酸品种看待。上述非主流氨基酸产品,我国出口量巨大。瓜氨酸2015年全球总销量首次突破1万吨,我国出口瓜氨酸数量达5000吨左右,占了半壁江山。
氨基酸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由于氨基酸产品在医药行业、婴幼儿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动物(家禽)饲料添加剂和化妆品行业中存在广泛用途,且在过去几年里动物饲料添加剂用途成为推动国际氨基酸市场增长的最大原动力,世界氨基酸市场增量可观。在可预期的将来,氨基酸行业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一片光明。
返回列表